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法院文化 > 风采展示

【优秀青年员额法官展播】郭元龙:用互联网思维提升审判效率

来源:   发布时间: 2021年03月03日

2

 

 

    郭元龙,现年32岁,本科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后在陕西师范大学完成取得硕士学历及学位,从事支教工作一年后进入法院工作,先后在办公室、立案二庭、执行局、民二庭、少审庭工作,现担任立案庭速裁团队员额法官。
                善于思。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办案办公系统纷纷上线,但如何运用好这些软件,以此进一步提升审判质效仍需要法官的智慧。郭元龙法官因具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背景,具备创新性思维能力,对电脑系统及软件使用熟练,又愿意创新工作方法,在信息技术的助推下,案件办理进行快车道。如,早期搭建了局域网开庭日历软件,便于法官、书记员共享编辑工作安排;在批量案件处理上,郭元龙法官能够快速制作数据表,从而实现了文书制作的批量化,大大的提高了办案效率,降低了出错率。2020年9个多月的审判时间内,就完成1000余件案件审理及文书制作,并无一改判。同时,他还带领自己的团队在电子送达上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最大限度发挥短信链接、一案一群等信息化技术作用,让庭前在线证据交换成为现实,不仅加快了案件审理速度,而且减少了当事人的奔波阅卷之苦,受到了当事人的一致好评。积极试用新系统,率先试用语音识别系统,笔录电子签名等,日常工作中也时常向软件公司提出建设性意见,形成更高质量的办案软件。


    勤于学。随着民法典及配套解释颁布,法官面临着艰巨的学习任务。郭元龙法官在长期工作中已经养成了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毫无惧色。善于总结,例如将同一类案件的全国法院出具的规定整理装订成册;善于记录,将日常阅读过的文章提炼后记录笔记,看到的优秀的说理就打印后贴于笔记,多年来积累,形成了个人特色的工作笔记,使得个人业务能力不断提升。


                正是因为热爱所以付出,经常与同事讨论案件,曾与同事并肩战斗至深夜,收藏夹里也是满满的法律干货。
                 敏于行。从不是拖延症患者,从不让工作积压,对于开庭后的案子几天内完成文书制作,让自己在对案件有充分记忆时候完成审判,去年平均办案天数不到20天。以身作则,亲力亲为,干练的工作作风带领整个团队和睦、高效运转。对人对事保持谦虚心态,积极乐观的对待工作,保持最初的审判热情。

关闭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版权所有: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