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营商环境 > 典型案例

“保交楼、稳民生”——槐荫法院成功化解一起重大银企借款纠纷

来源:   发布时间: 2022年11月08日

近日,槐荫法院成功调解一起标的额4.5亿元的原告济南某银行与被告济南某房地产公司金融借款合同纠纷。该案标的额巨大,涉及在建工程抵押问题,被告某房地产公司借款已逾期半年,一旦进入诉讼程序将影响后续在建工程、民生权益保障,容易产生系统性危害。槐荫法院短时间化解此次矛盾,确保房地产公司继续周转运营,避免在建工程不能如期验收交房,以实际行动服务和保障了“保交楼、稳民生”工作大局。

该案4.5亿元借款来源于四笔借款合同,本身就是作为借新还旧的借款,本次又逾期半年未付利息。借款合同到期,这使得银行方面无论是内部资金压力,还是外部对于企业的信任都产生了不安情绪,导致银行提起诉讼,并申请财产保全冻结了企业和个人的账户。虽然案件借款用于在建的商业工程办理了抵押登记,银行方面在债务最终清偿上还是有所保障,但还是处于不安的状态。如果案件进入诉讼程序,案件短期内无法审理结束,企业资金都处于冻结状态,也将影响后续的工程建设速度,反而又不利于银行的权益实现。

槐荫法院决定调解处理,立即启动今年3月与中小企业协会调解中心建立的诉调对接机制,委派其先行调解,法官全程介入,帮助银行和企业联络沟通,在法官和调解组织促成下,反复磋商还款计划,最终达成和解,房地产公司先偿还银行贷款产生的利息,后续款项2到3年内付清,银行对房地产公司贷款做展期处理。

调解后槐荫法院按照调解协议制作调解书,被告企业也按时履行了前期义务,银行方面也解除了保全措施,企业资金能够再次正常运转,保障后续的建设。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槐荫法院在审理涉企纠纷案件时,加大调解力度,以低成本、高效率,努力保护企业合法权益,达到最佳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槐荫法院将继续坚持为企业复产复工保驾护航,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关闭

未经书面允许不得转载信息内容、建立镜像

版权所有: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1 鲁公网安备 370102020030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