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基层法院的“智慧经”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16年06月16日 | ||
一个基层法院的“智慧经” ——商河县人民法院探索建设“智慧法院”的实践之路 日前,在人民网发布的政务指数全国法院系统“双微”排行榜中,@济南市商河法院官方微博、商河县人民法院官方微信总分位居第二位。 政务指数“双微”排行榜是人民日报、人民网舆情监测室、新浪微博,通过对全国政法系统25000余个机构在新浪微博和微信两大平台中开设的微博、微信账号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从传播力、服务力和互动力3个维度评估每个账号的运营情况形成的排名榜单,是目前最权威的政务指数“双微”排行榜。 一个基层法院创造这一佳绩的底气来自哪里?近年来,商河法院大力加强法院信息化、规范化、网络化建设,努力打造充满人文关怀的“智慧法院”,将现代科技、法治智慧融入法庭、办案、管理的方方面面,助力审判执行工作。 2014年7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到济南中院视察。在信息化工作演示现场,他轻点鼠标,查看全市法院科技法庭远程监控,商河法院科技法庭实时、清晰的庭审场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上几台电脑,开通微信、微博,是形式不是目的。我们就是要通过现代科学技术提高法官审判能力,提高法庭审判效率,改变当前基层法院案多人少的困境,从而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在商河法院院长刘文明看来,用信息化助力审判和执行进而提升案件质效才是“智慧法院”的实质。 ()智慧建设:打造信息化一流法院 动动鼠标就可查控“老赖”财产;远程视频可接访外地当事人;输入当事人信息可查询案件流程;远程诉讼服务可“一站式”完成……商河法院6个科技法庭标准之高,在全省乃至全国基层法院都是一流的。 今年1月15日,商河法院高标准的“便民诉讼服务中心”正式落成,成为商河城北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便民诉讼服务中心的6个高标准的科技法庭,更是在每一个细节都注入了丰富的科技含量。 截至目前,商河法院所有科技法庭均引进高科技网络、图像、音频技术设备,使法庭具有包括排期开庭、庭审监控、开庭直播、开庭录像等全部功能;干警每人均有两台(内外网)电脑、一部高端智能手机,全部开通了手机“法务通”。通过“三网合一”,实现了法庭之间、干警之间以及上级法院之间的网络资源共享和数据的高速、适时交换;实现了对案件审限的预警、催办和督办,建立了审限动态监督机制,从事后监督拓展为全程管理、动态跟踪,使办案过程全程留痕、全程跟踪,防止权力失控,使违法办案无处藏身。 2013年12月9日,商河法院开通“济南市商河法院”官方微博;2015年4月1日,在全市法院率先开通微信公众号“商河县人民法院”。在人民网舆情监测室定期对全国政法系统双微进行排行评比中,商河县人民法院一直位居全国基层法院前列。全体干警都开通了微博、微信和QQ,以加强法院和外界的沟通交流。 商河法院积极倡导全体干警三个“关注100”目标,即关注100个法院、100个法官、100个律师,促使法官及时了解社会热点和动态。同时,加强法务通移动网建设,利用法务通移动信息将案件流程、诉讼风险和廉政监督渠道及时告知当事人,法院的内部通知也可以第一时间通知到法官,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 ()智慧办案:用“双微”破解沟通瓶颈 “你好,某某,你起诉的离婚纠纷已由我院立案受理,案号为**,联系电话为**。温馨提示:鉴于双方当事人的亲密关系,建议你本着珍惜夫妻感情、善待家庭亲情的理念,开庭前慎重考虑,若能重归旧好,则为幸事!”这是商河法院于2014年为当事人精心设计开通的离婚案件温馨短信,同时也是开启法院“智慧办案”的一个缩影。 寥寥数语,触动人心。在商河法院,温馨短信已经成为该院便民利民的一项具体举措,几乎出现在所有的民事案件中。短信开通以来,已有近百件案件的当事人免于对簿公堂,案件调解撤诉率提高了3%。 在很多民事案件审理中,当事人送达难、不到庭的情况大量存在。2012年,民事法官张盟在处理一起离婚案件中,女方在外地打工,地址不明,电话联系不上,起诉书副本无法送达。经与男方联系,获知了女方的QQ号,张盟遂即在QQ中加女方为好友。通过交谈,女方表示同意离婚,但因为有种种顾虑,不想再见到男方,也不想应诉。张盟以女性特有的视角与当事人沟通,耐心地给其做思想工作,女方承诺按时到庭,最终实现了案结事了。 今年3月,商河法院微信公众号收到“沙武”的一条求助留言:我与王某在贵院调解一起欠款纠纷案,现尚欠我6万元一直没有执行,手机也无法接通。我现在生意不景气,急需收回欠款,特向贵院求助,问能否帮助执行?收到留言,商河法院微信公众号及时进行了回复。立案执行后,执行法官刘立民接手案件即与沙武建立了微信联系。为保证执行效果,刘立民在受理后亲自到王某家送达执行通知书。经进一步微信交流,双方达成执行和解,王某于4月20日将欠款交至商河法院。 近年来,商河法院在办案中充分利用微信、QQ的沟通优势,已有近百起案件通过这样的交流得以审结或执结。“警力有限,‘微力’无边。微信、QQ已成为商河法院‘智慧办案’的新模式。”办案法官张盟对此深有感触。 ()智慧管理:让干警把法院当成家 在队伍管理中,商河法院同样在“智慧”上下好工夫。法院党组懂得,要让一个队伍形成良好的风气,精诚团结,奋发有为,司法廉洁,必须在情理上加大“投入”,让干警无后顾之忧,方能用心工作。智慧管理,就是要尊重、关心、信任每一位干警,帮助干警挖掘各自潜能,提供发展平台,为干警成长提供一切可能,点燃工作热情,以实现自我价值。 为帮助青年法官快速成长,提升司法能力,他们探索出“三二三”培养模式,即建立三项制度、构筑两大机制、创新三个平台,为法院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三项制度中,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落实青年法官“带案下基层”。由青年法官定期深入农村、街道,带着涉及社情民意、有典型性、示范性的案件到乡村开庭或调解,切实加强青年法官与群众沟通的能力和化解问题的能力。定期组织各类演讲比赛和文体活动,引导法官以文艺作品表达对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热爱;邀请心理学专家授课,疏导和排解干警因繁重工作产生紧张情绪和烦恼,召开法官座谈会,了解干警所思所想,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关心干警生活,尽可能地为干警提供最人性化的关爱,让干警切实感受到院党组的温暖。 为提升干警实践能力,激发干警活力,他们建立“请专家到法院,请法官上讲台”的“双请”活动,联合山东大学法学院建立教学实践基地,有针对性地邀请上级法院和高校专家来院授课;打造“青年法官沙龙”互助平台,定期开展辩论、论坛、研讨、心理交流,让干警们开阔视野,增强凝聚力;举办“春节归来话感想”“法律热点事件大家谈”“青春在党旗下闪光演讲比赛”等活动10余次,让干警在充分展示自己风采的同时,存在感和成就感大大增加。 “建设智慧法院,就是让人民群众接受更便捷、更智能的诉讼服务,让司法更贴近群众,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信息化建设,服务法官办案、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由于注重案件质效,商河法院一审案件服判息诉率、上诉改判率、上诉发回重审率、再审改判率、再审发回重审率五项指标连续4年位居全市基层法院前列。2012年被省高院评为“无执行积案先进法院”;2014年、2015连续两年获得市级文明单位称号;2015年微博工作获全省法院先进单位;连续3年在重大会议和敏感时期实现零上访,被济南中院评为“零错案、零投诉、零上访”先进单位。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