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纪检监察

【廉政楷模】法官当做邹碧华

来源:   发布时间: 2019年06月03日

“法官”这个名词,是神圣的,也是沉重的。它既象征了崇高的使命,也代表了千钧的责任。从踏上司法岗位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应该明白,我们是肩负使命和责任的一群人。我们对“法官”这两个字的理解,应该比其他行业、其他领域的人更加深刻。当我学习了法官邹碧华的先进事迹,我进一步懂得了“法官”这个沉甸甸的字眼,我也看到了作为一名加入司法系统的年轻人,我应该努力的方向是什么。

一、勤奋好学,做一名“学者”法官

读邹碧华法官的相关报道,他生前的勤奋好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邹碧华摆满书的书房的照片在网上流传,从这样的书房就能看出主人是个多么热爱读书、热爱学习的人。有报道说,他的公文包里时常放着写满批注的英文管理学著作。在他的简历中,更是能明确看到他这些年丰富的学术研究成果:数十篇的论文与多部专著,都有力的证明了他是一位“学术型”法官。

邹碧华的学术精神让我感动。人一旦出了校门,最难得的就是能坚持学习。尤其是在法院这种工作压力大、任务繁重的岗位上,能够坚持几十年如一日的学习,需要多么热忱的学习精神、多么坚定的毅力和多么强大的自律意识啊!我国现阶段司法体系仍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且社会发展日新月异,新问题、新情况层出不穷,因此作为一名法官,一定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跟上社会的发展节奏,并且需要不断深入思考、研究,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司法的要求。在这一方面,邹碧华法官没有丝毫懈怠,长期坚持学习让他成为一名更加高明的法官,更让他成为一个更渊博、更有深度的人。吸收的知识最终会化成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使司法前进的巨轮走得更加顺利。

二、爱岗敬业,做一名“劳模”法官

“没事,我不累。”这句话是邹碧华法官的“口头禅”。从这句话里,可以看到邹法官的“工作狂”属性。在报道中读到,作为上海司法改革的“操盘手”,很多事情他都亲力亲为,就连司法改革的介绍ppt,都是他亲手制作的。法院一个可视化网络的设计,一连改了17稿,他都不满意,甚至晚上11时还会打电话跟工作人员讨论想法。报道中采访邹碧华同事、家人的记录,看到他们对他最多的评价就是“他太忙了”。

法院工作的特殊性,使得在法院工作的每一分子都必须承担着繁忙的工作任务,加班加点是日常,“连轴转”是习惯。但是像邹碧华这样毫无怨言、甚至“乐在其中”的法官,就格外难能可贵了。报道中多次提到,他是一名完美主义者,对工作要求极高。工作上的完美主义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意味着对工作的高度重视与对细节的严苛要求,在完美主义精神驱使下取得的工作成果,必然更加有效、更加精致。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面对繁重的任务、千头万绪的细节,往往失了耐心,也失去了对完美的追求。工作时间越久,就越倾向于勉强完成任务,只求大体上过得去,不再追求面面俱到,不再在意细节完美。这就使我们的工作博而不精,多而不细,看似完成了大量的工作任务,细细推敲起来,却是完成得相当粗糙,有时甚至存在潜在的问题。我们应当学习邹碧华法官,不仅学习他的“劳模”精神,更要学习他的完美主义精神,在工中精益求精,追求完美,方能做到真正的爱岗敬业。

三、一心为民,做一名“好人”法官

在学习邹碧华法官的先进事迹过程中,我看到了他身上闪烁的人文精神和真诚、善良的本性。在一起投资诈骗案件审理时,面对上百名情绪激动的当事人,邹碧华充分保证了当事人旁听、观看庭审的权利,甚至联系好救护车当场待命。这不仅体现了他的法律素养、严谨精神,更体现了他对当事人发自内心的关怀。此外,邹碧华法官对弱势当事人的关心体恤也让我深受感动,对于那些患有疾病、遭遇不幸的老人、孩子,他表现出了一名法官的社会责任感和作为一个“好人”的慈悲情怀。

也许很多人认为,法官应该像“包公”那样铁面无私,像一杆天平那样毫不掺杂私人感情。的确,在适用法律的时候,我们应该做到严格公正、不偏不倚。但是在具体的案件中,我们应该学会综合考虑当事人的具体情况,学会从当事人的角度看待问题,这样才能更深入的了解当事人的诉求,更全面的了解案件,从而使案件得到更好的解决。目前我国仍处于司法发展的初级阶段,很多老百姓往往出于迫不得已才会对簿公堂,每个人身上都背负着沉重的委屈。这时候,如果法官能够认真倾听他们的声音,做出公正合理的判决,老百姓才能更加信服司法的力量。而对于那些原本就遭遇不幸的当事人,我们更应该献出一份爱心,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在我们以后的法官生涯中,我们也许会判无数案件,接触无数当事人,希望我们能够时时提醒自己,不要变成机械办案的工具,始终不要忘记,要做一个像邹碧华那样的“好人”。

四、脱下法袍时,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除了先进事迹的报道,我还阅读了一些邹碧华法官其他的“花边新闻”。作为丈夫,邹碧华热爱家庭,深爱妻子,是一个有爱、有担当、有责任的好男人;作为大学兼职教授,邹碧华学识渊博、真诚亲切,在学生的口中,他“不仅是学业导师,也是精神上的导师”;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个人,邹碧华热爱生活、爱好广泛,喜欢唱歌画画,也爱诗歌小说,他的博客文采斐然、妙趣横生......从这些新闻里,我看到了生活中的邹碧华是一个怎样的人。不由思索,当一个法官脱下法袍回归生活时,他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工作之外,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家人、朋友,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生活,这是一个更加广阔的命题。我想在邹碧华身上,我们不仅仅看到了一位好法官,更看到了一位好丈夫、好老师,一位高尚、有趣的人。

同事、友人和社会各界给了邹碧华一个响亮的称谓:“燃灯者”。这个称谓恰如其分,邹碧华法官不仅仅是司法改革的“燃灯者”、法律实践的“燃灯者”,更是我们全国千千万万人民法官的“燃灯者”。是他的精神点亮了法治信念之灯,让我们接过他手中的火把,继续为中国法制建设和审判事业而前进。

关闭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临沂市兰山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红旗路67号  邮编:27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