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军航空兵某团飞行二大队官兵面对全新升级的武器装备,勇闯新路,刻苦训练,不到3个月完成改装,首飞不到7个月执行战巡任务,不到10个月就前出第一岛链遂行远海任务。该大队瞄准实战,推动新装备新力量加快形成战斗力的经验,值得推广借鉴。
新装备新力量历来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风向标,代表着军事技术和作战方式的发展趋势,具有科技含量高、制胜机理新、作战效能强等特点,是新质战斗力的增长点、打赢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的撒手锏。八一前夕,习主席视察西部战区空军时强调,要推动新装备新力量加快形成战斗力,有机融入作战体系。抓部队训练,不抓新装备新力量训练不行;抓新装备新力量训练,抓慢了、抓不出战斗力更不行。新装备新力量训练的成效,已日益成为推进战斗力整体跃升的重要引擎、撬动未来战争胜负天平的有力杠杆,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关切。
“兵不完利,与空手同;甲不坚密,与袒裼同”。备战迎战主要靠人,但武器装备对于战争胜负也至关重要。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之所以横扫亚欧大陆,既恃其风驰电掣的铁骑,也赖于被史学家称之为世界上第一支专业化的炮兵部队。二战时期,德军依靠坦克集群的大规模运用,让法国迅速溃败,反观波兰骑兵挥舞着战刀,向德国的坦克发起冲锋,从一开始便注定了失败的命运。时至今日,可以预见,新装备新力量的发展运用,将塑造新的战争形态、军队组织形态和战斗力生成模式。
近年来,随着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武器装备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型号越来越多,同时信息化、无人化等新型作战力量也不断涌现。这些既为我们赢得未来战争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也对官兵的科技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陈毅元帅曾说:“现在我们有了新的装备,就必须尽一切努力把它掌握起来。如果拿到武器不能掌握使用,我们的战斗力便要减低,胜利就不能巩固,甚至还要失效。”对部队官兵来说,下大力抓好新装备新力量训练,加快形成战斗力,既是形势所迫、职责所系,也是赢得与对手较量的关键一招,不可等闲视之。
推动新装备新力量加快形成战斗力,贵在“趁早”,重在“加快”。那么,“加快”到底有多快?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参战的人民空军还未满周岁,可谓是一支新兴作战力量。一群刚刚放下步枪的年轻军人,在接触喷气式战斗机只有十几个小时,有的甚至是在没打过一次机炮的情况下,就登上战机飞向朝鲜战场。他们“从游泳中学习游泳”、从打仗中学会打仗,靠着即时形成的战斗力,迎战强敌,取得击落敌机330架、击伤95架的辉煌战果。人民空军这种战斗力形成之快,显然是被对手逼出来的。今天,我国国家安全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大,大国博弈加剧,反分裂斗争形势严峻复杂,周边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更加凸显,家门口生乱生战的可能性增大。我们必须要有当年那种分秒必争、敢闯敢拼的精神劲头。
战争既是力量和智力的对抗,也是时间和效率的竞赛。“导弹司令”杨业功生前抓训练有个特点,就是风风火火,步子很急,总是强调今日事今日毕。航母战斗力建设的实践探索者戴明盟,只争朝夕,刻苦训练,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完成科研试飞400多架次,进近飞行2000多架次,绕舰飞行100多架次,飞出了一条适合中国航母的着舰航线。实践告诉我们,新装备新力量早一天形成战斗力,战场上就多一分主动和优势,就多一些决战决胜的筹码;晚一时形成战斗力,就可能措手不及,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使命如磐,战鼓催征。党的二十大作出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部署。能否如期实现这一目标,推动新装备新力量加快形成战斗力,是重中之重、急中之急。我们要认清形势要求,加强统筹规划,严格标准质量,既要看编制表上新装备新力量的比例,更要看实际训练中新装备新力量动用的比重;既要把单装、单兵练精,更要有机融入体系,把系统练强;既要大胆训练,也要科学练兵,勇于在复杂的战场环境、频繁的战斗转换中让新装备打头阵、新力量唱主角,全面检验官兵的生理极限、装备的性能极限、人与装备结合的战斗力极限,真正让新质战斗力资源动起来、活起来。
军之大事,命在于将;为将之道,莫过用兵。军事家格鲁季宁说过:“军官的理论和技术知识水平以及实际经验的多少,归根到底决定着军队训练的质量及其战斗准备程度。”一名不熟悉新装备、不善用新力量、不懂得新训法战法的指挥员,必然难以适应未来战场。各级指挥员必须认清使命与挑战,积极主动地学习前沿知识、先进技能,不断增强科技认知力、创新力、运用力。要勇于投身科技练兵实践,主动站第一排、打第一枪、驾第一车,不断提升驾驭新装备新力量的能力,牢牢攥紧制胜未来战场的铁拳。
版权所有:临沂市兰山区人民法院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沂蒙路199号 邮编:27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