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周刊》:产生美的“距离” |
||
来源: 发布时间: 2015年11月30日 | ||
金秋时节,天高云淡,气爽宜人,处处洋溢着美的景色。在北方,一年四季分明,而秋季尤为迷人。百姓常说,“三秋不如一麦忙,三麦不如一秋长”,形象刻画出了秋季劳作的特点。从美学的角度来说,秋季的美是一种距离美,地球绕太阳公转生成北方秋季的特有景象;对百姓来说,收获的区间变长,是一种悠然的喜悦;对“驴友”们来说,登高山,赏红叶,尽情欣赏秋季独有的空旷美。 苏轼《题西林壁》中,因距离的局促,不识庐山真面目,不失为一种遗憾。 距离是指(两物体)在空间或时间上相隔的长度,或是认识、感情等方面的差异。距离与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建设工程、外出旅行、运动竞赛等等,多以特定距离来确定标准,衡量优劣。美学上的距离美更多的是一种观赏美、主观美,但距离在人类社会所产生的美,更多的是一种理性美、真善美。那“距离”产生的美,在哪里? 距离是一种执着美。每天早晨七点多,送女儿到校后,我都会步行到单位,这段距离不长,但都会如期碰到一位十一二岁的少年,他也是步行,与我方向相反。与其他孩子不同,这位少年行走要靠两把拄杖,扭曲身体艰难前行,虽是站立,但每挪一步他都会使出全身气力。他的身边没有家人陪伴,他的眼神却没有丝毫埋怨或消沉,始终坚定地望着前方。虽不清楚他每天的目的地是哪里,但这段行进距离始终是他执着的坚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并已成为习惯,这份身残志坚的执着,是一种人间大美。 距离是一种竞争美。每每看到体育竞赛项目,发令枪一响,运动员如离弦之箭冲向终点,总能让人热血沸腾。划定一定距离,每人一条赛道,公平且有序,这是一种竞争美。竞争美也是一种秩序美,竞争并非左灯右行的冲突,而是参与竞争的人向着赛道终点这一个目标前进,他们方向一致,全心投入,形成了你追我赶、共同迈进的强大洪流,这股洪流是一种振奋人心的竞争美。竞争不仅仅体现在赛道上,看不见的竞争存在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他们心中有目标,为荣誉奋力拼搏,这份同心戮力的竞争美,也是一种人间大美。 距离还是一种自信美。自然状态下,人们常常以景色错落有致为美,原因是景色满足了观赏者不同的审美需要。千篇一律,往往会审美疲劳。日常生活中,既要有见贤思齐的智慧,也要有舍我其谁的自信。百姓常言:“货比货该扔。”说的是种庄稼有好有坏,不能去比,如果总跟比自己强的比,自己的货该扔掉了。其实这更多的是一种自信,一种对自己辛勤付出、 汗水浇灌成果的肯定。 术业有专攻,将自己擅长的发挥到极致,本身就是一种自信美,因为在别人看来,你也是一道别致的风景。 距离无处不在,有远有近,可长可短,关键是怎样成为美景。譬如人生,生命的距离有限,贵在过程如何经营,此时距离就是一种过程美;譬如我们的事业,需要学会承受,享受寂寞,与灯红酒绿保持距离,此时距离就是一种规则美…… 距离产生的美景有很多,需要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审判周刊》 4版 2015年11月27日 |
||
|
||
【关闭】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