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 典型案例
赋能产业振兴 | 新华社报道博山法院创新破产审判机制
来源:   发布时间: 2022年12月08日

1

2

3

4

  博山法院持续创新破产审判机制,帮助困难企业蝶变重生,推动绝境企业规范退出,助力博山老工业城市凤凰涅槃。破产审判多项创新工作获山东新闻联播、大众日报等省市媒体专题报道,被评为全省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先进集体。

  理念赋能,创新债权分配方式

  围绕“保市场主体”,博山法院始终将“挽救”作为破产审判工作的核心价值理念,运用破产和解、重整程序建立困境企业挽救体系,为破产企业创造峰回路转、涅槃重生的机会。山东海博新材料有限公司破产清算转和解案中,承办法官在对债权科学分类的基础上,探索确立破产程序中直接分配债权并由次债务人作出履行承诺的清偿方式。按照5万元以下债权全部现金清偿,5万元以上债权以现金与债权分配联合清偿的工作方案,407万元的破产债权全额获得清偿。该案是淄博市首例债权清偿率为100%的破产清算转和解案,停产九年的“僵尸企业”重获新生,破产企业债权人的利益实现了最大化,破产企业股东摆脱了承担补充责任的束缚,一揽子解决了债权人、债务人、股东等各个主体的困境。

  机制赋能,实现最优社会效果

  破产案件审理不是单纯的法律问题,而是一个系统工程,关乎方方面面,需要协调各方利益,仅靠法院“单打独斗”无法达到预期效果。在建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的府院联动机制上,博山法院打出了一套“组合拳”。在一级层面上,充分发挥党委政府总揽全局的协调职能,出台了《关于建立企业破产处置协调联动机制的意见》,建立了分管区长、法院院长担任召集人的联席会议制度。在二级层面上,博山法院分别与市场监管、自然资源、社会保险等部门联合发文,确立了土地盘活、职工安置、保险核销、信用修复、民生保障等破产难点堵点问题的办理路径。针对破产案件中出现的障碍和难题,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府院联动联席会议,从个案协调、一事一议的应急协调转变为常态化、制度化的机制保障。近五年,博山法院妥善审结各类破产案件44件,安置职工8157人,释放土地资源290亩,化解不良债权1.82亿元。

  数字赋能,当事人“一次都不用跑”

  破产案件的债权人人数较多,分布全国各地,按照传统现场会议模式,债权人参与破产程序的成本较高。博山法院始终秉持 “信息惠民、司法便民”理念,坚持将破产审判数字化建设作为深化破产案件审理方式改革的重要抓手,结合司法实践需求开发了“银法通”破产管理平台,常态化召开线上债权人会议。今年10月份,分布在全国各地的23家债权人,通过远程视频的方式,参加山东北方功力机器科技有限公司债权人会议,平台一键统计投票结果,大大缩短了现场唱票和统计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债权人对这种足不出户即可行使投票权利的线上方式纷纷点赞。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博山法院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司法智慧,持续加强破产审判工作,为辖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关闭